海绵棒,很“棒”
大家好,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的是我们中4班体育节中关于探索海绵棒玩法的一些活动内容。
我们的班本活动主要是分为三大板块进行的,第一个是“你好,海绵棒”,第二个是“海绵棒,我们这样玩”,第三个是“海绵棒的奇妙畅想”。
“你好,海绵棒”是我们和海绵棒的初遇,形容的挺美,但是却充满了尴尬,因为不瞒大家说,这个东西,在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它叫什么,甚至在选材报给王老师的时候,我们叫它泡沫棍、软棒?而每次带着孩子们路过小9班堆放海绵棒的推车时,就会发生以上尴尬的对话。反正别的不知道,孩子们很感兴趣就对了,那就开整吧!
结果第二个尴尬的点又来了,我们也不知道怎么玩啊!不能再丢面子了吧,假装放手让他们自己玩一玩吧,在他们自己摸索的过程中,有的能组装起来一些什么,有的能两两互动游戏,有的也会尝试借助其他材料玩起来。但是好像还是有点二丈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我们班级的两位老师也不得硬着头皮开动一下我们的老脑筋了!从发展孩子们的各方面跑跳爬走等入手,再结合那段时间正好在完成班级孩子们的六项体能测试,切身体会这六个项目很是无聊,再加上走平衡木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从上面掉下来,小身体撞击到平衡木很危险,那在海绵棒上走呢?连续跳时蹦跳的间距每个都一样,练习的时候不同小朋友存在蹦跳距离、蹦跳高度的差异,那用海绵棒间隔开呢?小朋友最喜欢跑步,几个几个的跑,其余孩子的等待时间略久,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有效练习呢?海绵棒又能派什么用? 能不能两者结合一下呢?
结合以上,以及我们班选定的材料,我们进入到了我们班本课程的第二个环节,通过商量思考,我们预设了三节健康体育活动。分别是:小蚂蚁运粮食、小袋鼠的乐园、赶小猪。
小蚂蚁运粮食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一次晨间户外活动中孩子们自由探索海绵棒的玩法,他们在游戏中利用“软棒易变形”这个特性,自发的将软棒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蝴蝶结、、小夹子、小山洞、小路等等,因此设计了这节有关软棒的健康活动《小蚂蚁运粮食》。这是预设之处李老师画的草图。活动过程中,在热身准备环节,我们就为后续活动做准备,夹粮食的小游戏贯穿在“小蚂蚁运粮食”的游戏情境中,也为后面的比赛做好前期简单练习。活动环节我们通过设计了三条不同难易程度的路,让孩子有不同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想挑战最难的路的斗志和兴趣,并且给到每个孩子都上来挑战一下的机会,这是我们李老师组织大家一起挑战在两根海绵棒上行走的过程,及时应变,在有些孩子觉得有难度的时候适时的提供了一把椅子来减少降低一点难度。
在第一次尝试一会,也及时的邀请了个别孩子讲解示范,并不是直接给出模板或是总结经验,而是把这种探索的方式留给了孩子,在再次尝试过后,我们就提升难度,同时也结合之前孩子们用海绵棒加东西的基础,携带着“架子”通过,而第三遍则是夹着“粮食”返回,每一次练习都是一次提升。且是在“蚂蚁搬运粮食”的情境中进行,整个活动,孩子们玩的还是很开心的,当然作为一节公开展示课,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李老师也在课后认真的反思了这个活动。
1、情景丰富有层次,设置不同的路、挑战最难的路、携带物品走最难的路
2、比赛环节、过桥翻山坡等情景很吸引孩子
3、关注到班级个别孩子
4、一些游戏环节有待更缜密的思考和修改
①软棒夹沙包设计的比较有难度
②分组等待时间比较长
③且贴纸分组不方便孩子记忆
第二个活动是我组织的小袋鼠的乐园:好动的孩子,就是排队也总喜欢蹦蹦跳跳,那何不让他们在游戏中蹦跳个过瘾呢?有些孩子的蹦跳能力很强,但是一些女孩子却只能蹦出一小步,有什么办法可以设计出满足不同孩子需求的游戏环节呢?我同样选择了小板凳来做辅助,利用小板凳来调节海绵的高度,来不断提升连续蹦跳的难度。
力提升及趣味性:
通过一次次难度的提升,会发现孩子们的连续跳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跳跃高度也是飞速猛进。
小草的预设是希望孩子们能在跳跃的同时趋避障碍,但是能力强的孩子一下子就跳过了小草,无意中帮助了一部分能力强的孩子够到了更难得跳跃高度,这是孩子们个别展示中凸显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这个片段是最高难度中,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通过。整个活动中1、考虑到不同孩子的能力差异,随机调整游戏设置
2、有逐步提升的过程(从矮到高,趋避障碍,更高的跳跃)
3、选材也符合中班年龄段特点
4、材料的利用,这个活动中没有发挥一物多玩
第三个活动内容是赶小猪,喜欢跑,也喜欢拿着海绵棒追逐,那拿着海绵棒追逐皮球应该是很有意思的游戏吧,结合操场上的玩具,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追逐练习了跑步技能,有目标的追逐跑,在看着他们在操场上驰骋,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愉悦情绪吧。
第三个环节算是延伸活动,也是我们前期经过不断的游戏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孩子们发现了海绵棒的多种玩法,比如……甚至还可以自己借助辅助工具给自己搭设关卡,然后再来闯关。
至于区域活动,这个海绵棒还是很大的,所以现在我们也只是投放进了我们的建构区,虽然是作为辅助材料,但是孩子们还是给了我们不少惊喜,会通过海绵棒的颜色,来创设出小河的搭建内容,也会利用建构区原有材料动脑筋想方设法的固定海绵棒,从而搭出拱门、彩虹、滑滑梯等。
海绵棒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运动技能的提升,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大家仿佛新结交了一个叫海绵棒的朋友,所以这个朋友慢慢的出现在了孩子们的各种作品里。
在这几周的体育节活动中,我们也受到了不少启发和思考:
1、尝试让一切皆有可能(海绵棒让大家从不会到会)
2、包容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并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个孩子(任何活动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能力也好,性格也好,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
3、老师多放手(这次是被动的放手,因为我们也不会,但是如果换成是我们熟悉的材料,还会不会有这种效果呢?)
4、别把孩子只当孩子,而孩子又只是孩子(探究了这种材料,发现孩子的无限可能,包括借助何种材料,制定怎样的游戏规则等等,并没有我们所担心想象的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同样搬轮胎,比作像是小屎壳郎在搬运“粪球”,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情景,却能看到他们搬运的特别开心)
5、和孩子互相学习(大家都不会大家都是第一次,共同学习进步,从彼此身上学习借鉴,孩子从老师身上学习经验,老师从孩子游戏过程获取灵感,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双赢)
整个体育节活动做下来,相信很多老师都是痛并快乐着,快乐是看着孩子们游戏的很开心,且有所提升,自己的辛苦付出的很值得,痛是摸索的这条路太难太苦了,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平时的许多倍,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迫切的想要一条指引的方向或者说是一个“套路”,面对新材料,我们可以从哪方面着手,减少弯路和无效精力的消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